有时候,沉默,才是最高级的力量

原创 大朴国学   发布时间:2020-09-06 来源:互联网

 
 

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有做过记者的经历。

前后算下来,我采访过几百位企业家,不过有一次的采访经历,让我记忆深刻,对我后来思考问题、与人沟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做《大道鲁商》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因为工作需要,面对面采访了200多位企业家。这些企业家,个个阅人无数,在他们面前想耍些小花招,用传统的一些所谓采访技巧,其实起不到多大效果,也很容易让他们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但是,如何让他们说“人话”,而不是那些秘书、公关部给他们准备好的套话,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每次采访前做足准备,肯定是必须的,我当时看过的文字资料至少有1500万字,最少看了3遍以上,相关的书籍至少有100本以上,有企业管理的,也有他们的宣传材料,还有和相关企业有关的一些行业书籍。

但是在采访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候胡乱的提问是一个办法,但是你基本就进入了对方主导的对话,很难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在采访一位做工业的企业家的时候,因为要思考下一个问题是什么,我就停滞了大概两三秒钟,只是微笑的看着他,这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几秒的冷场让我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油条”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丝丝的慌张,这之后,我就如法炮制,在结束一个问题之后,下一个问题之前,刻意的冷场几秒钟,然后结果完全超出我的预料,他滔滔不绝的讲了三个多小时,跟这之前念稿子的套话、官话不同,既有他艰苦创业的艰辛,又有个人感情生活,还有很多行业内幕,真情流露、说到激动处,脏话都出来了。而这位企业家的公众形象是出了名的成熟、稳重,但是也很无趣。

采访结束后,他跟我说:今天该说不该说的都说了,还是你们厉害,我这几十年接受了不知道多少采访,从来没有这样过。

对我来讲,这是一次特别偶然的收获。之后我在想,为什么这么一位出了名的成熟、稳重,阅人无数、身经百战的“老油条”也会害怕冷场呢?

是什么让这个“慢一秒”发生作用了呢?

其实,心理学上有一个古德曼定律,也被称为“沉默效应”,它源自于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古德曼的理论。

古德曼指出: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有时候,沉默,才是最高级的力量

 


古德曼研究了历史上大量的政界和商界名人,在解释自己的理论的时候,他特别强调了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一个习惯:

每当遇到大臣们因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他就会端坐在一边,不动声色的听着,却不做丝毫的表示。等到双方争论完以后,他才会不置可否地说一句:我会考虑的。然后转身离开。久而久之,“我会考虑”的这句话,就成了路易十四应对各种问题的经典回复,而他的沉默寡言则使大臣们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只好诚惶诚恐的听从他的命令。

就这样,路易十四通过恰当的保持沉默而巩固了他的权威,连极度厌恶他的圣西蒙公爵都不得不承认:他创造了奇迹,他的威望因为寡言而得到提升。

如果大家对法家思想比较熟悉的话,你会觉得古德曼所引用的路易十四的案例,在法家那里都是小儿科和基本配置,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法家的思想,总结下来就是法、术、势,而我一直讲的《管子》中对此有着更为深入的剖析,感兴趣的可以参考以前的文章:帝王术里的领导心理学。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为什么也要学会沉默。

 


有时候,沉默,才是最高级的力量

 


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表达观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时候,适当的沉默比声嘶力竭的争辩更容易产生震慑的效果,进而令对方信服。懂得沉默的人能在沟通中以静制动,以沉默隐藏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从而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掌握主动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面对完全陌生的场合,或者是商业谈判、给级别比自己高很多的领导汇报工作,总是害怕冷场,哪怕一秒,那可怕的安静能把你所有的理性吞噬,总得说点什么的想法,让你自己说出去的话,都没经过大脑。最终或者是说了错话,或者是过度承诺,导致自己后来想想吃了很大的亏,或者是做出了完全不是出于自己的理性的决定。

而更多的,生活中的无效沟通,来自于,我们是在沟通情绪,争辩“谁对谁错”,已经和想要沟通和解决的问题无关的,只剩下“不蒸馒头争口气”了。

人与人交流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对抗性,一是想获得别人的认同,对于别人的不认同总想去解释,试图逼迫别人认同,说起话来就把不住门了;另外一种情况是别人没说完,就开始打断别人,否定别人,开始进入否定别人和自我肯定的恶性循环。这根本达不到交流的目的。

对抗性有时候成了一种习惯,过后自己也会很懊恼,但是下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还是会这样做,这其实就是潜意识里你思考、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

试图通过语言去威慑、说服对方,很有可能说得越多,暴露的也就越多,而适当的沉默,能够更有效的控制你的身体语言,让对方无法洞察你的意图。否则,你很可能在进退失据中更加暴露自身的意图。

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往往很容易失败,原因就在于他太急于表达,而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最终必然露出弱点。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段《庄子·大宗师》里的内容,讲的是“真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广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这一段文字本身不难懂,就不逐字逐句的翻译了,重点讲其中的几句吧:

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这一段最重要的是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南怀瑾对此的解释是:有为而无为,做了就是做了,所谓救人救世,牺牲自我,义所当然,应该做的事做完了,也不需要你知道。这是非常高的境界,我们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不过今天我们重点是讲后边两句,跟真人学点皮毛吧。

“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是说他们人格很特殊但又不固执,志向高远却不虚荣。“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这句话是说,真人畅然自适好像有喜色,一举一动都合乎自然的道理,他和悦的颜色又让人觉得可敬可亲。

再往细点说,这种状态大概是,他既没有喜欢什么,也没有不喜欢什么,对什么都没有表现出很强的対抗心,但又好像流露出很喜欢的样子。

再换一种说法,可能更好理解:他不急不慢,不冲动、不大笑,不想获得别人的认同,也不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不认同,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又对人很关心的样子。

 


有时候,沉默,才是最高级的力量

 


可能说到这儿,你会自然的联想到一些特别高级的领导人的神情,这和庄子这里对真人的描写很吻合。

如果换成影视剧的语言,带点画面感,就是,他就笑着看你,不说话,不认同也不否定,不轻蔑也不尊重,但是你又能感受到他的关注和关心。这样的场景,需要影帝级的演员才懂得拿捏其中的度,表演已经不易,更别说真正能够做到了。

不过,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这种境界太高了,我们还是先从学会沉默开始吧。

沉默往往和倾听联系在一起,不懂倾听就没办法有效的与人沟通,而不懂的沉默,就没办法有效的倾听他人。许多人不能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好印象,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沉默,不注意倾听,他们只关心自己要说什么,去不关心对方的想法和观点,更不可能去关注对方想表达什么,这种沟通又怎么会有效呢?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