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经商为的是利润而不是竞争

富人圈子   发布时间:2014-11-04 来源:互联网

 

 

李嘉诚幽默地说:“这是因为我心中有数,经商为的是利润,不是为了竞争,如果有利可取就参与竞争,不然就要退出。你们没有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用劲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按住。”

  1978年,长实与会德丰洋行联合购得天水围的土地。1979年下半年,中资华润集团等购得其大部分股权,共组公司开发天水围。华润占51%的公司股权,长实只占12.5%。华润雄心勃勃,计划在15年内建成一座可容纳50万人口的新市镇。

  李嘉诚当时正为收购和记黄埔殚精竭虑,因此难以分身的他,无暇顾及天水围的开发工作,而整个开发计划,由华润主持主导。可是,当时的华润并没有房地产开发的经验,尤其缺乏开发大型楼盘的发展经验,再加上它的红色背景,又缺乏广泛的香港人脉,未完全洞悉港府运作的特点,所以最终它的庞大计划在港府的干预下胎死腹中。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港英当局有意封杀红色的中资企业。

  天水围成了华润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华润灰心丧气,手足无措,骑虎难下。李嘉诚则看好天水围的发展前景。他成竹在胸,不动声色,慢慢地收购了其他股东的股份。

  经过十年马拉松式的吸纳,到1988年,李嘉诚终于控得除华润外的49%的股权。1988年12月,长实与华润签订协定,长实保证在天水围发展中,华润可获利7.52亿港元,并即付四分之三即5.64亿港元给华润。

  如将来楼宇售价超过协定范围,其超额盈利由长实与华润分享,华润占51%。今后天水围发展计划及销售工作均由长实负责,费用由长实支付。风险全部由长实承担,华润只等天上馅饼掉进口中。又一个让利合作伙伴的经典。但是,李嘉诚一丁点也没有吃亏。俗话说“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当然承担风险者收入要高得多。

  天水围全部工程分七期到1991年完成,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私人屋村,也是亚洲最大的私人屋村。仅仅第一期售楼,华润就已赢得协定范围中的7.52亿港元的利润。以后六期,华润等于“额外”所得,而长实的利润,远在华润之上,更是不可估计。

  在这个计划中,李嘉诚一箭五雕:其一是自己大赚特赚;其二是挽救了华润,并且使它坐收丰厚利润;其三是搞好了与中资的关系,因为华润正是国家外贸部驻港贸易集团公司;其四是向港人推销推广了环保概念;其五是借此楼盘之宏大规模,向商界展示了其子李泽钜的办事能力魄力。

  与其说李泽钜成功推销了嘉湖山庄,但不如说是嘉湖山庄出人意料地推销了李泽钜。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李嘉诚及其长子李泽钜在发展物业的同时,强力推销环保概念,令到蛙居斗室的香港人为之耳目一新,也令到香港住宅市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天地新的世界新的色彩。也由此,港府在未来的批地过程中,开始重视环保问题。

  李泽钜的江湖地位,由此,岿然于人。李泽钜的庐山真面目,也由此为港人所熟知。李泽钜柔中带刚的处事手腕,精于算计甚至过于算计的头脑,也由此令合作伙伴赞赏,甚至头痛不已。

  所以,如果你有幸与李嘉诚打牌,当李嘉诚打出一张牌之时,你一定要考虑清楚,随后他可能会出什么牌,这就是李嘉诚的风格,任何事情都不会是单一的直来直去,不是一个战役战术,而是战略策略。

  1991年11月嘉湖山庄首期推出时,当时的售价已经达到每英尺1850元,超过了当初长实与华润协议中的1997年每英尺1700元的预期理想价。

  其后,随着香港楼市的稳定与攀升,嘉湖山庄水涨船高,到1996年4月,每英尺已经达到2936元,最后一期在1997年推出时,售价已超过4000元。据估计,长江实业在嘉湖山庄的十年发展过程中,前后获利超过130亿元。

  从1994年至1996年,长实集团在市场推出的住宅单位多达1.1万个,高踞各大地产商榜首。1979年长实拥有地盘物业面积已超过置地,而实际价值仍大为逊色。置地的优势,是单位面积的含金量高。因此,到1986年1月,虽然长江全系已超过怡和全系的市值,但长实市值仅为77.6亿港元,远远低于置地的市值150亿港元。

  李嘉诚扬长避短,把发展重心放在土地资源较丰、地价较廉的地区,大规模兴建大型屋村,以此来取胜。

  到了1990年6月底,长实市值升至281.28亿港元,居香港上市地产公司之首。一直在香港地产业坐大的置地公司以216.31亿港元,屈居第三位。至此,李嘉诚彻底打败“地产巨子”,让置地俯首称臣。在与置地的争霸战中,李嘉诚充分运用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避实击虚,迂回作战。

  香港传媒常用“擎天一指”形容在拍卖市场上龙争虎斗的李嘉诚。其实,“擎天一指”指的是李嘉诚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李嘉诚与众不同,超然于人的气度气势气概气量。

  拍卖场上的李嘉诚,并没有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架势。比如土地拍卖,李嘉诚认为不取此幅,以后还有他幅,目的都是发展地产赚钱,“绝不可持买古董的心理。”因此,每次参加竞标,李嘉诚总是洞察先机,仔细研究,精心计算,全面分析,制定出夺标的最高价格,若超过此价,李嘉诚则毫不犹豫地果断退出。

  有记者在采访中会这样问李嘉诚:“都说您是拍卖场上擎天一指,志在必得,出师必胜,可您有时为何还是中途退出?”李嘉诚幽默地说:“这是因为我心中有数,经商为的是利润,不是为了竞争,如果有利可取就参与竞争,不然就要退出。你们没有看到我想举右手,就用左手用劲按住;想举左手,就用右手按住。”耐心等待,捕捉机遇,有智有谋,从长计议,这是李嘉诚的经商诀窍之一。

  李嘉诚从不炫耀自己,也从未自高自大。

  我只是朝着个人定下的目标一步步推进,从来没有居心和任何人比拼。

  逞一时之英雄,不计后果,这绝对不是李嘉诚的行事作风,而是某些赌徒的手法。假如碰到这种赌徒,李嘉诚就会理智地坦然退出,以成全对手的风头。

  李嘉诚说:“与其到头来收拾残局,甚至做成蚀本生意,倒不如袖手旁观。”当有人问起李嘉诚地产生意的诀窍时,李嘉诚毫不犹豫地说,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一句名言:“股市成功的秘诀有三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自己的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自己的本金;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巴菲特认为,任何不可预测的远景都是骗人的。甚至在1999年和2000年上半年网络狂热,他的业绩赶不上股票指数的时候,他依然不改初衷。面对众人和他的投资者的质疑,巴菲特说:“非常抱歉。但是,我依然只会用我的老师传下来的价值估算法。”

  文/摘编自《李嘉诚传:峥嵘》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
推荐图文